第十五講約法三章—M理論三大要項(上)
第十五講 約法三章—M理論三大要項(上)
M理論的基本架構
M理論的基本架構包含以下三大要項:
1.員工如果關心工作,就會適時應變
西方的管理強調以事為中心,而中國式的管理則偏重以人為本。因此管理的過程是:確立目標和標準,賦予應有的責任,使員工適時應變,以求制宜,能夠主動地用心去把事情做好。
2.人性可塑,員工可以改變
西方的管理強調對工作的忠誠,而中國式的管理則偏重對人的忠誠,且要持久。因此管理的條件是:安排良好的工作環境,形成良好的工作風氣,要懂得約法三章,把挑選出來的員工,都塑造成忠誠、肯干的優秀員工。
【案例】
領導交代干部作計劃,應該事先約法三章。首先,領導可以提出自己需要一個計劃,是要給董事會看的、給銀行看的還是給客戶看的。對象不同,寫的計劃自然也就不一樣。其次,應告知下屬大概字數,300字左右最多不要超過500字,這樣他就既不會寫一大堆,也不會寫少。否則,挨領導批評,會使下屬的自信心受挫。第三,可以說明第二天中午12點以前放在自己的桌子上,下屬可能不一定找到領導,經常會出現時間偏差而耽誤事情,但桌子是不會跑的。這樣一來,領導需要一個計劃給董事會看,寫差不多300~500字,明天中午12點以前放在自己桌子上,清清楚楚,不會耽誤事情,這就是約法三章的好處。
3.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人,彼此都需要了解和同情
人的地位可以不平等,但人格卻是平等的。因此管理的態度應該是將心比心、設身處地,己所不欲、勿施于人。
【案例】
做事情需要有一定的過程,同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。領導要求下屬在三個小時內寫出一份計劃,是想方便自己,但是卻往往沒有從下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。尋找數據、歸納整理,在三小時之內能否寫出一份好的計劃?不能將心比心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其結果往往是不僅達不到目的,反而會使下屬喪失信心,失去“安”心。
安人、經權和絜矩,是M理論的基本架構,一切管理形式都應該以互諒互信、互助合作為基礎。
安有多種狀態
1.“小安”與“大安”
安有多種狀態,按程度可分為“小安”和“大安”。有了“小安”才會有“大安”,這是要努力追求的目標。
2.“寡安”與“眾安”
按范圍的廣狹,可分為“寡安”和“眾安”。“寡安”是少數人安,“眾安”是多數人安,少數人安的同時,更要多考慮多數人會有什么感想,是否會安。
3.“暫安”與“久安”
按維持的時間長短,可分為“暫安”和“久安”??鬃佑幸痪湓?,不患寡而患不均,否則社會就會不安定,因此是否“久安”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。
4.“虛安”與“實安”
根據效果的虛實,可分為“虛安”和“實安”。“虛安”是經不起考驗的,甚至可能會帶來更大的不安。
管理要“安內攘外”,必須以“大安”、“眾安”、“久安”、“實安”為目的,切忌以“小安”、“寡安”、“暫安”和“虛安”而知足。管理者所有措施,都應該以“大安”、“眾安”、“久安”與“實安”為衡量的標準。
【案例】
很機靈的老板一般都會有兩三部車,到客戶那里開最差的,打扮得可憐兮兮的,客戶就不殺價;去銀行貸款就開最好的,要不然銀行就不知道自己有錢,這就是將心比心。如果開著破破爛爛的車子去銀行貸款,那么可能一毛錢都貸不到;而開著豪華的車到你的銷售商那里,銷售商就會覺得你賺得太多了,你應該多分給我一點,這就是自己找的麻煩。
企業管理中,員工同事之間絕對不能有競爭的心態,對內一定要輔助,否則大家就會笑里藏刀,不幫對方的忙,那樣部門之間就會越來越遠,本位主義就會越來越濃厚,最后導致越來越不團結。而對待同業之間的態度,一句話就是既聯合又競爭,同業完全競爭,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同歸于盡,但是完全聯合就是壟斷市場,所以應當兩邊兼顧,既聯合又競爭,才是正確的做法。